大年初一,当第一缕阳光还未驱散冬日的寒意,北京地坛公园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。人们身着新衣,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。公园门口张灯结彩,大红灯笼高高挂起。“
渐渐地,排队的人群慢慢的变多,有扶老携幼的一家人,有手牵手的情侣,还有成群结队的年轻人。上午 9 点,随着热闹的舞狮表演结束,地坛公园朱红色大门缓缓开启,第三十七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正式拉开帷幕。
走进庙会,踏入了一个充满年味的欢乐海洋,六大板块各有千秋,让人应接不暇。
庙会的美食区,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,不仅有东来顺的羊肉串、锦芳的豆汁焦圈、六必居的酱菜等北京老字号美食,还有河北的驴肉火烧、四川的麻辣兔头、江西的瓦罐汤、青海的手抓羊肉、内蒙古的烤羊腿、山西的刀削面等各地风味小吃。
红彤彤的糖葫芦,裹着晶莹的糖衣,咬上一口,酸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;现烤的羊肉串滋滋冒油,香气四溢,让人垂涎欲滴;老北京爆肚,脆嫩的肚丝搭配鲜美的麻酱调料,每一口都是满满的老北京味道。还有那冒着热气的福州肉燕,皮薄馅大,汤汁鲜美;狗不理包子,褶花均匀,鲜香不腻。游客们手里拿着各种美食,一边品尝,一边交流着美食的感受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年礼大集上,各类文创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,让人挑花了眼。这里有故宫文创、中轴线文创、ViViCat 文创、奶龙文创等多款热门 IP 产品,精美的冰箱贴、可爱的玩偶、小巧的挂件、实用的帆布包、精致的摆件,每一件都独具匠心,将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 。
在传统手工艺品区,能看到色彩鲜艳、造型逼真的面塑,它们或是神话人物,或是可爱的动物,栩栩如生;还有制作精美的绢人娃娃,身着华丽的服饰,眉眼含情,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;内画艺人在小小的鼻烟壶内,用纤细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细腻的画面,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无不惟妙惟肖;憨态可掬的兔儿爷,作为老北京的传统吉祥物,有着各种不同的造型和色彩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;老北京风车,五彩斑斓,微风一吹,发出清脆的声响,为庙会增添了一份童趣 。
年俗大赏板块,是民俗文化的精彩展示。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仿清祭地表演,每天上午 9 点,方泽坛内古乐悠扬,数百名演员身着清代服饰,组成庄严的祭地队伍,沿着神道缓缓前行。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,表情庄重,重现古代祭祀仪式,向大地之神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现场工作人员的解说,让观众了解这一传统祭祀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。
除了仿清祭地表演,全国各地的民间花会表演也在这里轮番上演。高跷表演中,演员们踩着高高的木跷,时而跳跃,时而翻滚,赢得观众阵阵喝彩;舞龙舞狮表演,巨龙上下翻腾,狮子活灵活现,它们在龙珠的引领下,展现出强大的气势和灵动的身姿;还有热闹的旱船表演、诙谐的小车会表演等,让观众大饱眼福。
今年庙会特别聚焦河北省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,为京津冀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。新设的 “我要上庙会” 贺岁才艺表演舞台也十分热闹,来自街道的文艺达人带来精彩的歌舞乐器表演,登上过《星光大道》的杂技演员展示着高超的技艺,创新演绎的新国潮民乐让人耳目一新,你方唱罢我登场,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。
“年运大开” 板块充满了互动祈福的乐趣。“百福墙” 前围满了游客,大家纷纷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,有的希望家人身体健康,有的希望事业顺利,有的希望学业进步。红色的纸条上写满了黑色的字迹,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。
“地坛铃” 互动祈福活动也备受欢迎,游客们手持铃铛,轻轻摇晃,清脆的铃声在空气中回荡。据说,摇响地坛铃可以驱散厄运,带来好运。不少游客带着孩子去参加了,孩子们兴奋地摇着铃铛,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。在这里,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,共同感受着新年的美好与希望。
年玩大家板块,设置了各种有趣的互动游戏,让游客在娱乐中收获知识。年俗知识擂台前,围聚着一群热情的参与者。题目涵盖了春节的各种习俗,如不一样的地区的年夜饭特色、春节传统禁忌、年兽的传说等。
如意妙趣坊里的文创产品暗藏玄机,当游客敲响 “地坛铃”,或者拿出 “庙趣手册” 时,就非常有可能触发与 “福禄寿喜财” 等庙会角色的隐藏游戏和集章互动。游客们在寻找角色、达成目标的过程中,解锁了逛庙会的全新视角,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庙会的文化内涵 。
整个庙会现场,就是一场盛大的 “年景大片”。踏入庙会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灯结彩的景象,大红灯笼高高挂起,红色的绸带随风飘舞,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。
《“瑞气盈门” 中国传统纹样里的好年景》展览,展示了各种精美的传统纹样,云纹、回纹、如意纹等,它们被巧妙地运用在各种装饰上,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;《“物华焕彩” 剪纸迎新岁》展览中,一幅幅色彩鲜艳、造型精美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,这些剪纸有的以生肖蛇为主题,有的展现了传统的春节场景,每一刀每一剪都蕴含着民间艺人的匠心 ;《“开岁百福” 古籍里的春联》展览,将古籍中的经典春联进行展示,让游客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,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;《东方有好戏 遇见非遗文化展览》则展示了京剧、皮影戏、木偶戏等非遗文化的魅力,通过实物展示、多媒体演示等方式,让游客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 。
作为京津冀区域协作的重要举措,2025 年河北省作为地坛庙会的年度主宾省,在庙会上集中展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,为庙会增添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。
在美食区,河北的驴肉火烧摊位前人气火爆。金黄酥脆的外皮,夹着鲜嫩多汁的驴肉,再浇上一勺香浓的卤汁,咬上一口,满满的幸福感。还有缸炉烧饼,表面洒满芝麻,烤得酥脆,麦香四溢,无论是直接吃,还是夹上各种食材,都别有一番风味。
在民俗表演舞台上,河北的特色民俗表演轮番上演。吴桥杂技以其惊险刺激的表演,让观众们惊叹不已。演员们在高空中展示着各种高难度动作,如走钢丝、顶碗、柔术等,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捏一把汗;常山战鼓气势磅礴,鼓手们身着鲜艳的服装,挥舞着鼓槌,激昂的鼓声仿佛让人穿越回了古代战场,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与豪迈 。
除了河北的特色文化展示,庙会还引入了来自天津的美食、年礼与曲艺表演,逐步加强了京津冀三地的文化交融 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、煎饼果子、麻花等美食,也深受游客喜爱。在年礼区,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摊位前,游客们驻足欣赏,精美的画面,鲜艳的色彩,蕴含着浓浓的年味儿 。
在曲艺表演舞台上,天津的相声演员带来了精彩的表演。幽默风趣的语言,生动形象的表演,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,现场掌声不断。京津冀三地的文化在庙会上相互碰撞、相互融合,让游客们在品尝美食、欣赏表演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三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。
•购票渠道:你能够最终靠 “东城文旅都市号” 公众号,或者美团 APP、大众点评 APP、铁路 12306APP 进行线上购票,也可以在庙会期间前往现场售票窗口购买纸质门票 。成人票 30 元,老人票和学生票 15 元,6 周岁(含)以下或身高 1.2 米(含)以下儿童、残疾人、离休干部、现役军人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 。
•开放时间:除开幕日外,庙会每天开放时间为 8:30 至 17:00 。建议提前规划好行程。
•错峰出行:庙会期间人流量较大,建议避开 10 时至 14 时的人流高峰时段 。若能,选择工作日前往,或者在庙会开场时尽早入园,这样既能避开拥挤的人群,又能有更多时间欣赏表演、品尝美食、参与互动 。
•交通指南:尽可能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,避免自驾带来的停车难题。乘坐地铁,可从 5 号线和平里北街站出 D 口走 357 米到地坛北门,或从 2 号线安定门站出 B 口走 700 米到地坛西门 。乘坐公交车,提前查看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信息和相关公交线路的运营调整信息,确认是否有绕行、甩站的情况 。打车时定位地点最优选择地坛公园西门,尽量避开周边的交通管制路段;离开时,需要向东或向北步行几百米,前往人流量比较小的区域,方便叫车 。
第三十七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,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狂欢,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,为人类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新春体验。人们品尝着各地美食,感受着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;欣赏着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,领略着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之美;观看仿清祭地表演和民间花会表演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古代的祭祀盛典和民间庆典现场;参与互动祈福和年俗知识问答活动,在欢乐中传递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,也增长了对年俗文化的了解 。